「千里之行 始於足下」
理事長的話

王崇禮
社團法人 台灣足踝穿戴裝置協會 理事長
台灣大學醫學院骨科 名譽教授
人類之所以為萬物之靈,除了有發達的大腦可用於發明創造、有聲帶讓我們說話,使彼此可以快速精準溝通之外,最特別的就是具有直立步行的雙腳,讓我們可以在地球表面任意馳騁,終於勝出其他靈長動物而為地球的主宰。
考古學家認為,大約從四萬年前起,人類開始懂得穿鞋來保護雙腳,避免環境的傷害與氣候溫度的摧殘;而於人類文明的進程中,鞋子也逐漸變成服飾裝點重要的一部份。發展至今,以美國運動鞋為例,已經成為每年130億美元的產業,每年銷售超過3.5億雙。運動鞋也已滲透到美國主流社會的各個層面,不僅協助人們完成每天的日常工作,同時也已成為一種時尚宣言。在過去數十年運動鞋的發展過程中,美國足科醫師在1970年代開始參與運動鞋的設計,透過改變運動鞋來減少運動傷害並提高運動員的成績表現,成為現代運動鞋開發的主要貢獻者。
在東方的醫學訓練體制,沒有足病醫學 (podiatry medicine),我們把足部疾患的照顧分散在骨科、復健科與物理治療等領域,因此就如日本學者所言,診斷、治療和預防都較不先進。於是在學術界的倡議下,日本的足病醫學整合開始由民間社團來主導。台灣在2005年由高雄醫學院鄭裕民教授發起,成立了台灣骨科足踝醫學會。經過十數年的經營,我們認為應該更上層樓,建立一個橫跨不同學術領域,結合產學的研究平台,進行足踝穿戴裝置相關之基礎學理與臨床運用之研究。
本協會期許一方面促進本土足踝醫學之整合,也鼓勵學界以病人與產業需求為出發點的問題導向研發。對傳統鞋、襪、輔具等產業,能夠從使用者未被滿足的需求(unmet need)出發,以需求拉動生產(pull method)的模式,傳遞產業精準的開發標的,並發揮跨領域的力量,開發具有原創思維的新產品。也期待在新創產業方面,結合本土醫學與電子業強項,開發智慧足踝穿戴裝置。利用穿戴裝置收集的數據平台,輔以IOT與AI技術創新商業模式,擺脫代工文化,向微笑曲線兩端移動。以上駟對下駟的戰略思維,切入國際較少重視的足踝穿戴裝置領域,勾勒智慧醫療的美好藍圖,透過日常不可或缺的足踝穿戴裝置,增進人類健康與福祉。

宗旨
- 整合足踝醫學與足踝穿戴裝置相關之基礎學理與臨床運用之研究。
- 提升足踝穿戴裝置,包括傳統鞋、襪、輔具製造品質,並協助開發具原創思想之新產品。
- 足部穿戴電子產品、雲端服務和數據分析等相關領域之基礎研究,促進產業升級與新創事業之發展。
願景
- 透過足踝智慧穿戴裝置
- 增進人類健康與福祉
任務
- 建立一個橫跨不同學術領域,結合產官學的研究平台,進行足踝穿戴裝置相關基礎學理與臨床運用之研究。
- 舉辦各項講習會、研討會、工作坊與學術會議以推廣相關領域的新穎觀念與技術。
- 協助國內傳統鞋、襪、輔具產業之升級,開發具有原創思想之新產品。
- 協助創立與鞋、襪、輔具結合之新型穿戴裝置相關產業,並開發新型商業模式。
- 建立各項足踝穿戴裝置相關認證基準並提供檢測服務。
- 建立各項足踝穿戴裝置相關通訊協定。
- 建立足踝穿戴裝置雲端資料庫。
- 推廣足踝保健人員相關訓練及認證機制。
- 提供鞋、襪及相關足踝穿戴裝置研發諮詢服務。
- 出版足踝保健與穿戴裝置相關之刊物、報告、教材及其他推廣資料。
- 其他有關促進傳統鞋、襪、輔具改良,以及智慧型足踝裝置研究及開發等事項。
會員及會費
- 個人會員
凡贊同本會宗旨、具有大學或專科以上畢業資格並從事足踝穿戴裝置相關基礎研究或相關產業資歷三年以上者,填具入會申請書,經理事會審查通過,並繳納會費後,為個人會員;入會費新臺幣2,000元,常年會費1,000元。 - 團體會員
凡贊同本會宗旨之機構或團體,填具入會申請書,經理事會審查通過,並繳納會費後,為團體會員,團體會員推派代表三人,以行使會員權利;入會費新臺幣10,000元,於會員入會時繳納;常年會費5,000元。 - 贊助會員
凡贊同本會宗旨且贊助本會累計超過新臺幣50,000元(含)之個人或團體,填具入會申請書,經理事會審查通過後,得成為本會贊助會員。 - 榮譽會員
凡對本會之教學、研究、發展有特殊貢獻之個人或團體,經理事會通過,得聘為本會榮譽會員。 - 永久會員
凡會員入會時一次繳足永久會費者;以入會時常年會費12倍計算之。
活動與國際交流

教育課程與專業人才證書

產業研發指引

足踝整合資料庫
